过去孩子挨打被骂,却很少有心理问题,现在孩子变娇气了?答案让无数家长沉默

2023-05-05
丁香医生在微博上分享了这样一个研究结果:
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中,有近 20% 的人表现出抑郁症状,而在中部地区,这个比例更高达 23.7%

也就是说,在中国,每五个孩子中,就有一个可能有抑郁的迹象
图片
这个数据让很多家长感到惊讶和担忧。

我们经常听说这个孩子心理脆弱,那个孩子情绪低落。

父母不禁想:“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差,父母的关心也不多,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,为什么这么不坚强呢?”

甚至有人说:“我们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,也没见几个想不开的?”

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问题:“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?”

现在的孩子并不是脆弱,而是他们面对的事情比过去更加复杂了。
图片
01
现在的孩子受到的关注更多了
以前的父母养育孩子看起来很轻松,但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生活上的压力和困难。

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往往不够细致和周到,只要孩子安全健康就行了。

但是现在,生活条件改善了,父母对教育更加重视,养育孩子也更加用心。

因为用心,所以也更加辛苦,这是时代的进步,也是养育者面临的挑战。

很多家庭是一对父母+两对老人,多达六个大人都参与到一个孩子的养育中来。
图片
有人可能会问,孩子得到的爱变多了,不是很好吗?

问题是爱多了,关注多了,控制、干预、包办也随之增加。

一方面,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被压缩,很多本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,大人都替他们扫清了障碍,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、独立性和自信心。

图片
另一方面,当养育者过度关注孩子时,孩子身上的问题也会被无限放大。

据很多近年来很多研究,关于孩子吃饭睡觉等简单问题就有很多家长困扰。

我们一边溺爱孩子,一边又在挑剔他们身上的缺点。

这并不是说用心养育不好、主张放任自流,而是说没有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为目标的教育,会让过分密集的爱变成沉重的“枷锁”。
02
现在的孩子背负的期待过重了
以前的父母也会给孩子学习的压力,因为他们认为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,他们会对孩子说:“只要你想读,我们就算卖血也要供你读。”

但是,以前的父母也不会把上大学当成是唯一的选择,如果孩子没考上,就去做其他的事情,虽然遗憾,但不会绝望。

到了现在,很多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更高、更具体了。

相应的孩子承受的期待也变了,不仅是好的大学,还要好的初中、高中,甚至小学,还要全面发展,不落后于别人。
图片
从我们把孩子送进小学的第一天起,很少有父母能够接受“我的孩子可能是中等水平”的心理预期。

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够考前几名,当孩子的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,就会引发痛苦的学习“战争”。

有一则新闻报道:有一个妈妈因为孩子考了98分而患上了焦虑症。
图片
而父母的这种强制性超额期待,对孩子来说,就是沉重的身心负担。

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,人都不愿意平庸,这是很正常的。

期待本身并不是坏事,问题在于很多父母无法接受一个平凡的结果,最后因为失望而影响了对孩子的爱和评价。

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焦虑和挫败。

父母应该明白,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对孩子的期望越大,就越需要耐心,越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现状及时调整教育的方法。
图片
03
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时间在提前
随着电视、网络媒体、信息化的发展,孩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了解世界。

我经常听到人说:“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了,小学生都知道很多大人的事情了!”

孩子们过早接触到各种复杂多样的新媒体信息,自我认识和要求独立的意识也较早地出现。

他们会主动争取话语权,有时候会让大人觉得无法与他们沟通和说服。

即使你用家长的权威让孩子闭嘴,他还可以在网络上或者同龄人那里表达不满。

以前我们认为叛逆是高中生才会有的行为。但是现在孩子叛逆的年龄似乎越来越早,有些孩子在五六年级就开始反抗父母。
图片
而叛逆其实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。当孩子发现自己在父母面前没有被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尊重和理解,过多、批评和否定就会引起孩子的反叛。

孩子们渴望自主,却又受到父母权威的压制,这导致了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很多矛盾。
04
缺失的童年,释放情绪的途径少了
美国作家理查德·洛夫在他的《林间最后的小孩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,叫做“自然缺失症”
图片
这是指现代城市儿童和大自然越来越远,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。

他说:“对于孩子来说,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形态:一头刚出生的小牛,一只宠物的生死,一条古老的林间小道,一片荒芜的湿地。这些都能给孩子一个更广阔更深远的世界,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,也不像电视那样会‘偷走’孩子的时间。”

过去的孩子也有这样的世界,在家庭之外,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去释放学习上的压力、生活中的不快。

他们有很多玩伴,只要一声招呼,就能聚集一群人;他们玩的方式也多样,跳房子、跳高、跳皮筋、爬树摸虾......虽然没有昂贵的玩具,但是内心快乐无忧。
图片
这些时间都给了孩子稳定的情绪和情感支持。即使被妈妈打了一顿,在外面哭哭闹闹,玩玩走走,回家还是粘人的小可爱。

但是现在的孩子,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去消化父母不恰当教育所造成的伤害。

他们虽然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童年欢乐记忆,却没有过去那种宽广的大环境释放压力。

和同伴自由自在地玩耍的经历,对于现在很多孩子来说,是难以想象的。

城市里高楼密布,几十平方米的家,就像是囚笼。父母是孩子最常见的人,除了家庭之外,有些孩子几乎没有其他外界的心理支持。

也就是说,当他和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时,孩子内心所有的心理支持系统也可能垮掉。
图片
过去打骂很普遍,但并不意味着正确。

最后再来回答文章标题中的第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常被父母打骂,却没几个有心理问题的? ”

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:

有一个80后朋友从小就被父亲打得很惨,一直打到十几岁,直到他长得比父亲还高,打不过了,这种情况才停止。

他和所有孩子一样,小时候非常讨厌这种暴力的教育方式,随着时间流逝,这种恨意也逐渐消失。

但是和父亲相处时一直有道鸿沟存在。他现在已经是个父亲了,但他还是不喜欢和父亲交流,只要是父亲给的生活建议,他就是不耐烦听。

图片
那么,我们能说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,心理没有任何创伤和影响吗?

无论哪个时代,孩子的内心都是很脆弱的。

只是,过去信息传播不够发达,很少有对父母不恰当教养的反思,对这种痛苦的感受是模糊的、迟钝的。

几十年过去了,生活越来越好,人们不再愿意回忆过去的伤痛,最后变成了隐藏在心底的童年创痛。

现象普遍,并不意味着正确;问题没被发现,并不意味着不存在。

我们父辈的教育中确实有一些“简单粗暴”的部分,正是因为我们在上一辈那里受过苦,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会更加谨慎、小心。

“过去被父母打骂,也没几个有心理问题的”是一个错误的命题。
05
早在“五四”时期,鲁迅就呼吁“救救孩子”,也写出了那篇令人深思的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

图片
现在,“如何做父母”成为了摆在新世纪家长面前的新难题。可以说,这个时代的父母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迷茫。
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自己,毕竟家庭教育首先应该是父母的自我教育。

在改变孩子之前,先改变自己。

如果父母能放下心中追求完美的执念,摆正心态,多鼓励,多理解,才能真正地和孩子站在一起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。
图片
阅读3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